泉州网9月16日讯(融媒体记者 傅恒 通讯员 王泉源 文/图)近期,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例时有发生,在诈骗案件里,骗子往往很有“耐心”,坚持要你每天“汇报行踪”,看似为了“办案”确保你不会“潜逃”,实际上他们有更深、更坏的意图,一旦你配合,你的钱包就悬了!
民警上门劝阻
忽然接到陌生电话
谎称涉及跨国金融洗钱案
近日,丰泽公安分局反诈劝阻队接到市局反诈中心指令,辖区67岁的李阿姨疑似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在与市局反诈中心民警通话过程中,李阿姨还一直坚称没有被骗,情况紧急。
接到指令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丰泽公安分局反诈劝阻队民警黄翥鹤带队迅速出动,与丰泽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宁第一时间与李阿姨见面核实。
原来,李阿姨几天前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某地公安民警,谎称她涉及某跨国金融洗钱大案,因提及的身份信息、家庭情况、工作单位等信息均无误,李阿姨信以为真,便按照骗子的要求新购一部手机和一张电话卡,并且每天向骗子汇报自己的行踪和生活动态。直到民警上门见面,李阿姨仍不敢相信对方竟然是假警察。民警现场耐心地向李阿姨拆解骗局,终于让每天担惊受怕的她放下心结,彻底醒悟。
在泉州警方多警种共同努力下,李阿姨账户里的钱保住了。
民警拆解诈骗套路
骗子故意制造监控假象
据民警介绍,骗子要求受害者每天汇报行踪,目的是制造其被监控假象。通过要求受害者定时汇报行踪,营造出“你已被严密监控”的氛围,让受害者产生恐惧和无助感,从而更易服从对方“指令”。例如,骗子会声称“需确保你未潜逃或与外界接触”,使受害者不敢质疑或寻求帮助。同时,切断受害人与外界联系。要求汇报行踪的同时,骗子会强调“保密”,禁止受害者告知亲朋好友,使其孤立无援,更易陷入骗局。例如,骗子会威胁说“若泄露信息,将加重处罚”等,迫使受害者配合。掌握受害者行踪后,骗子会进一步编造“需配合调查”“需转移资金至安全账户”等理由,要求受害者提供更多个人信息或资金。例如,以“防止同伙追踪”为由,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提供银行卡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频繁汇报行踪会消耗受害者精力,使其精神高度紧张,难以理性思考。骗子利用这种状态,逐步诱导受害者接受不合理要求,如缴纳“保证金”“保释金”等。例如,骗子会说“配合调查可避免遣返、可以减轻处罚”等,让受害者陷入恐慌。
警方提醒,如果突然接到所谓的“警察办案”的电话,请时刻牢记,公安机关绝对不会要求每天汇报行踪;公安机关绝对不会用微信、QQ发送“警官证”“通缉令”,或通过电话、微信等办案、通报案情;绝对不会要求转账汇款。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