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系列与泉州港引航有关的短视频火爆全网,将引航员这一被誉为“海上指挥家”的小众职业推到了大众面前。视频拍摄者是来自泉州港引航站的“80后”一级引航员陈百泉,他在每天奔波于港口与海上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一特殊群体在风浪中的坚守与担当。
陈百泉与外籍船长沟通操作和细节
全国现有一级引航员仅600余人,泉州港引航员陈百泉位列其中。
泉州网9月24日讯(融媒体记者 张雯/文 受访者/图)近段时间,一系列与泉州港引航有关的短视频火爆全网,将引航员这一被誉为“海上指挥家”的小众职业推到了大众面前。视频拍摄者是来自泉州港引航站的“80后”一级引航员陈百泉,他在每天奔波于港口与海上的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让更多人看到这一特殊群体在风浪中的坚守与担当。
陈百泉背着装满引航设备的引航包爬梯登船
“港口活地图”毫米之间见功夫
“引航是一门充满挑战的‘毫米艺术’,引航员就像是‘港口活地图’,在船上与船长密切配合,肩负起宣示国家主权、保障港口安全的重任。”陈百泉向记者这样解释引航员的工作与职责。
2007年,陈百泉从集美大学船舶驾驶专业毕业,彼时他怀揣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大海的向往,顺利通过严格选拔成为一名见习引航员。不过这还只是起步,想要成为一名各种船舶都能操纵的全能引航员,至少需要经过十多年的培训。“除了熟记港口的每一处暗礁、洋流,引航员还需要学习英语和外交礼仪。”陈百泉说,他们常常是外籍船舶进港时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因此引航员也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2022年,他成功晋升为全能型一级引航员,开始参加引领330米长的30万吨超级油轮靠离泊工作。这些船舶为什么需要引航,不能由船长直接开进来吗?“船舶引航是宣示主权的一种行为。”陈百泉解释道,我国规定对外籍船舶进出实行强制引航,所有抵达和离开中国港口的外轮,都必须由熟悉航道和水文条件的中国引航员来担任“临时船长”,并指挥调配拖轮协助船舶安全靠离码头,对于国内船舶,则可以根据船方需要提供引航服务。
引航工作时间不固定,作息不规律,泉州港数十海里的航道陈百泉走了上千趟,他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经验,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11年引航生涯,1800多艘次船舶安全引领,零事故记录、零投诉。
“船长中的船长”在风浪中指挥若定
引航员不仅责任重大,更是稀缺人才。据统计,全国现有2500余名引航员,其中一级引航员仅600余人。陈百泉坦言,一名全能的引航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操经验,更要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他提到,上下轮船是引航工作中最危险的环节。“当引航艇靠上货轮时,两艘船贴着以一定的速度前行,船与船之间还有一定空隙,引航员必须在海浪的颠簸中爬上数层楼高的软梯登上甲板。”有一次他在台风逼近前引导船舶出港,结束任务后正准备爬下软梯跳到引航艇上返回港口,没想到巨大的风浪导致引航艇发生剧烈颠簸,上下落差超过了3米。“这种情况下,必须精确掌握好跳下来的时机,否则很可能落海或重伤,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工作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他依然觉得引航员是个很酷的职业。
“浪尖上的引路人”在千年古港续写“船”奇
陈百泉还记得,2014年自己开始独立引航时,一年也就引领100余艘次船舶。近年来,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型船舶在泉州港停靠,站里的引航员增加到了22名,他每年引领的船舶也超过了180艘。“即便如此,引航员至今仍是一个小众行业。”
抱着让更多人了解这个“很酷的工作”的简单想法,一年多前,他自己开始拍摄短视频,从摄影剪辑到文案配乐,基本由他一人完成。今年7月,他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台风后引领集装箱船“东方晴春”轮的进港随拍,短短时间内便获得190多万个点赞。
随着今年泉州港成功跻身“新三样”(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港行列,陈百泉相信,引航员在泉州港口贸易中将大有可为。如今,他也将开始带领“00后”见习引航员上船学习,像当年他的师傅一样,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能经验;同时他也将继续拍摄短视频,探索更丰富的视角和内容,借由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引航员这个职业被更多人看见。
责任编辑:林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