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产网

梦回宋元:泉州中山南路开市

2025-10-02 22:00来源:泉州网作者:小陈浏览:我要分享:

  中山南路开市,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涌入。 (融媒体记者陈起拓 摄)

  □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9月30日晚,泉州中山南路开市活动举办。这不仅是一场市集的启幕,更是千年刺桐城“市井十洲人”繁华记忆的当代觉醒。百年骑楼群点亮暖黄灯火,石板路上人潮涌动,首届福建美好生活嘉年华在此落地,让这条承载宋元商脉的古街,成为展现闽南文化生命力、激活古城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

  鸣锣开市

  千年商脉的当代回响

  “咚——”铜锣声响彻骑楼街巷,这声音不仅唤醒了老泉州人的集体记忆,更复刻了宋元时期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盛景。身着传统服饰的司仪高声宣读开市文告,前排的游客纷纷举起手机录制视频,有人还特意打开“慢动作”模式,想留住铜锣震颤、人群欢呼的瞬间;白发老人则牵着孙辈的手,指着修复一新的“滴水兽”屋檐,轻声讲解“这是老骑楼的‘守护神’”,孩童抬头仰望,好奇的提问声让历史有了温度——当历史建筑不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能承载互动体验的“空间”,文化传承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

  随着“开市大吉”的宣告,南段“刺桐番货码头”方向传来清脆“驼铃”声。阿拉伯商队NPC在街巷游行,游客纷纷凑上前合影;印度商队跳舞时,几位年轻游客忍不住跟着节奏摆动,甚至被演员拉进队伍共舞,欢笑声在骑楼间回荡;身着蓝布短褂的“店小二”挎着货篮穿梭,每到一处就吆喝“卖货咯……”

  “刚踩上石板路就像穿越了!”来自厦门的林女士举着相机追拍巡游队伍,镜头里既有NPC的鲜活演绎,也有游客与场景的互动画面。沿街商铺摊位早已备好货品,满目琳琅的美食摊位前,商家邀请游客试吃,“好吃再买”的热情让不少人停下脚步。付款到账的提示音里,还夹杂着游客“帮我多装一份,寄给老家的朋友”的嘱托,这些成了古街复苏最动听的注脚。

  潮玩新趣

  多元赋能的消费升级

  夜幕渐深,非遗快闪表演为古街注入新活力。巷口的提线木偶表演前,艺人刚让孙悟空做出“招手”动作,台下的孩子就立刻挥手回应;高甲戏演员表演“踢刀”绝技时,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近距离拍摄,有的年轻人还开启直播,对着镜头说“家人们看这个绝活,太厉害啦!”青狮阵登场后,演员故意让狮子凑近游客,毛茸茸的狮头蹭到孩子脸颊时,引发一阵欢笑,不少人伸手摸狮头,感受非遗道具的质感。

  当晚,中医药文化集市是当之无愧的“人气王”,20多个特色摊位前的互动体验,让游客直呼“实用又有趣”。医师为游客把脉,教失眠的杭州李女士按“安眠穴”,刚体验完按摩的上班族王先生舒展着肩膀:“平时久坐脖子硬,师傅按完轻松多了,还教了我日常拉伸动作。”艾条DIY摊位,药师讲解功效,孩子踮脚细细卷紧艾绒,家长拍照后把艾条带回家……

  国潮消费、AI定制成新晋热门,摊位前挤满年轻游客。选“闽南红砖纹样”“燕尾脊轮廓”上传到AI定制机做卫衣图案,大学生小吴看着设计图说:“把泉州元素穿在身上,比买现成的潮多了!”德济门前的“泉乡好货”市集里,咖啡香与文创气交织。本土品牌推出龙眼蜜铁观音咖啡:“泉州特色,甜而不腻”;国潮文创摊位上,南音琵琶帆布包、骑楼钥匙扣、闽南谚语书签琳琅满目,陈阿姨仔细挑选着冰箱贴:“一个自用,一个送邻居,让她感受古街新味。”

  万人博饼

  民俗凝聚古城向心力

  当晚,中山南路水门巷至南岳宫口路段化身欢乐海洋,泉州古城“聚宝杯”万人博饼大赛将热闹推向高潮,游客的深度参与让民俗有了新活力。登记处,游客排队扫码领取参赛券,从厦门、漳州专程赶来的游客,还会互相交流“去年在哪玩的博饼”“今年希望中什么奖”,陌生人间因共同的兴趣话题熟络起来。

  博饼桌前,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参赛规则。来自江西的周先生是第一次玩博饼,旁边的泉州阿姨主动教他“手要稳,轻轻掷”,周先生试掷一次后笑着说“原来这么有意思,比单纯逛街好玩多了”。“四个红!中了!”来自本地的林先生举起骰子欢呼,家人立刻围拢过来,志愿者递上奖品时,林先生特意让孩子接过,“让他感受下博饼的快乐”。

  中山南路的开市,不仅是一条街道的“重生”,更是泉州古城复兴模式的一次探索——以文化为魂,激活可互动的历史空间;以民生为本,释放可参与的商业活力;以民俗为纽带,凝聚可共情的城市人心。这份“宋元风华今又盛”的景象,也为更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提供了“泉州思路”。正如市民陈先生所说:“这条街既唤醒了我们的旧时光,又让年轻人、外地游客愿意参与,这就是最鲜活的美好生活嘉年华。”

团购楼盘:
姓名:
手机号码:
请自觉遵守评论服务协议,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表情
includ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