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炳枝在场站忙碌
泉州网10月6日讯(融媒体记者 苏凯芳 郑银杰 实习生 吴林羲 文/图)国庆中秋假期的泉州中心市区新华路热闹非凡,毗邻西街、开元寺的中闽百汇门口公共电动车场站,成了游客出行的“交通枢纽”。人流中,一位身着朴素衣衫、头发花白的老人格外显眼:他时而俯身帮游客把帽子归位,再将电动车推进车桩;时而举着手机,手把手教游客点击“结束用车”——他就是1947年出生的庄炳枝,一位在这里义务服务3年的义工。
“看到游客顺顺利利借到车,我心里痛快。”
“把帽子放好,再把车停进车桩上”“没有桩可以停的,可以停这里,并在手机上点结束用车”“这边有电子围栏,你骑进来一点”……这些指导语,庄炳枝每天要重复无数遍。
假期游客量骤增,站点智慧出行的工作人员十分忙碌,调度车辆的货车更是往来不停。场站里,庄炳枝忙碌的身影令人动容:上午10点准时到岗,忙到12点才歇息;下午3点多又出现在场站,直到6点多夕阳西下;晚餐后7点多,他揣着家门钥匙再返岗,一直守到近11点游客散去。烈日晒红了他的脸颊,汗水浸湿了衣衫,他却笑着摆手:“不辛苦,看着游客顺顺利利借到车,我心里痛快。”
这份坚守,始于2022年泉州公共电动车“小橙”启动运营之时。庄炳枝本是晋江人,退休后与老伴住在场站附近的印刷厂宿舍。“以前我是搞工程的,忙惯了,退休后闲着没事,总觉得时间过得慢。”每次路过场站,看到调度员扛着电动车上下调运累得直擦汗,又瞧见不少游客对着借车APP手足无措,他便主动上前帮忙。没想到这一搭手,便是3年。如今虽年近八旬,但他早已把借还车流程摸得门清,游客遇到的“车停不进桩”“超出电子围栏”等问题,经他帮忙总能顺利解决。
“能为泉州文旅尽份力,我心里高兴!”
在庄炳枝眼里,义工工作不只是帮游客借还车,更是守护大家的“粗心”。每次游客还车离开,他都会习惯性检查车把手、置物篮,这些年不知多少次喊住忘带物品的游客。每次听到游客说谢谢,庄炳枝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今年8月,他在一辆“小橙”上发现一部手机,从晚上7点多等到9点多。迟迟等不到失主,他才把手机送到附近的鲤中派出所。
寒来暑往,庄炳枝早已成了场站的“编外成员”。场站里的调度员、维修人员,也把老人当成“自己人”。维修员卓金兵说:“老人真的是一年365天,每天都来。”
夏天烈日当头,调度员和维修员们心疼老人跟着他们一起暴晒,总想着买瓶冰水递过去,却次次被老人婉拒。庄炳枝说:“我在出门前都习惯喝水,调度员和维修员们工作时间长,跑前跑后的,更要多喝水。”庄炳枝说,他早已经把义工生活当成了别样的“锻炼方式”。“泉州文旅火了,我也算是古城的老住户了,能发挥余热尽份力,我心里高兴。”夕阳下,庄炳枝又帮一位游客停好了车,转身继续招呼着下一位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