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产网

泉州推行“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 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

2025-10-13 16:39来源:泉州网作者:小陈浏览:我要分享:

  泉州网10月13日讯(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李嘉炜)走进南安仑苍镇水暖城,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荣忙碌的景象,一辆辆货车整齐划一地停在装卸车位上,井然有序地装卸货物,昔日“抢车位大战”已成为老皇历,园区物流速度提升近三成。这背后,源于《水暖城“三区”治理公约》的落地实施。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2024年以来,泉州立足区域特点,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创新推行社区、园区、厂区党建工作“三区联创”机制,探索完善了党组织领导下区域统筹、多元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党建引领产城人融合发展交出了生动的实践答卷。

  优化组织架构 健全区域党建“新机制”

  日前,石狮锦尚镇政和园“三区联创”片区第二季度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召开,石狮市挂钩领导、市镇两级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村企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共议园区周边车辆违规停放、垃圾乱倾倒、宿舍安全管理漏洞等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责任分工以及落实时限,有效提升了园区综合管理水平。

  这是泉州市推行“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的生动写照。为破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党组织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的困境,泉州市创新组织设置,在全市45个社区、园区、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党建基础较扎实的区域,因地制宜组建“三区联创”片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由挂钩的县(市、区)党员处级领导担任委员会主任,区域内镇街、村社、园区、企业以及驻区单位等领域党组织作为成员单位,构建形成“党建共同体”,实现从“管自身”向“管区域”拓展。

  同时,着眼于党建协作常态长效,泉州市配套制定了“三区联创”片区党建联建章程、议事规则,指派专人收集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片区党建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清单诉求和区域发展难题,对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4年以来,全市各地通过开展“三区联创”,已协调推动社区民生、园区管理、企业发展等项目1700多个。

  强化服务集成 打造资源整合“新样板”

  每到放学时分,永春县产城片区内的万家美共享托管服务中心便传出琅琅书声。时间倒回2024年年底,元龙日用品公司找上了园区管委会,请求帮忙解决员工子女放学无人看护的问题。对此,园区与属地的济川社区携手合作,园区管委会协调辖区内的万家美公司,将原有服务场所腾出来,升级改造为共享托管服务中心;社区组织“双报到”党员、离退休干部、文化特派员等主动承担师资聘请、看护保障等配套工作。就这样,面向园区266家企业以及3.4万常住居民的共享托管服务中心办了起来,运行以来已服务儿童超6500人次,企业员工得以安心投入生产,居民满意度持续攀升。

  在“三区联创”驱动下,党组织“一子落”,区域资源“满盘活”。除了建立党群服务阵地共享共用机制,推动社区和园区向周边企业职工全面开放活动场所外,泉州市还建成了942个集养老、托幼、医疗、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邻里中心,陆续建成网格服务站、中央食堂、零工驿站等832个公共服务阵地,更好地满足职工、群众不同群体多元化需求。

  此外,泉州市还加强队伍联管,推动1163名社区、园区、企业党务干部互派挂职,共同开展“联学联讲”、联合主题党日等活动,整合党群工作者、在职党员、老党员、各类能人等力量,组建“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等服务队伍2254支,壮大基层治理“生力军”。

  推行治理联抓 走出共建共治“新路径”

  “以前想学点财会业务知识却没门路,现在扫码就能报名,实在太方便了!”在晋江市新塘街道晋新社区的工会驿站,企业会计王女士开心地展示手机上的培训报名页面。去年以来,晋新社区以“普惠+公益+专业”为理念,通过问卷调查、扫码点单等方式精准对接职工需求,开办月嫂、保安员资格等“短平快”培训10余场,惠及近千名学员,既为居民“充电赋能”,又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

  在“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的穿针引线下,基层治理不再是“独角戏”。

  各级力量主动向基层汇聚,628个市县部门“一对一”挂钩社区,2153名县直部门科级干部全覆盖挂钩小区,常态化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 “深化‘党建入章’、争当‘强企先锋’”等行动,广泛实行“片区发现、分级响应、协调处置”工作机制,市县两级部门累计接单1300多件、办结率达94.8%。同时,5.7万名在职党员回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微实事”5600多个,力所能及解决群众烦心事。

  各类基层群团组织积极响应,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工会驿站、青年夜校、儿童之家、近邻娘家等多元服务场景216处,大力发动热心企业员工、青年、妇女加入小区业委会和小区各类组织,为区域企业员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技能培训、矛盾调处、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心理疏导等服务超3600场次,以柔性力量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基层治理“小院高墙”如何打通?“三区联创”为区域各类组织、各个群体有序参与治理搭设了有效载体。结合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行动,社区、小区、物业、业委会以及园区和企业等多方代表每月召开“大物业联席会议”,停车难、充电烦、管道堵等8100余个顽疾被一一化解;全面建立社区、园区、企业联合调解劳动纠纷机制,依托“民情茶室”“邻里议事厅”等载体,一年来成功调处纠纷3200多起;广泛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收集处置居民和企业职工诉求6.7万件,发动片区里的医生、教师、律师等能人,为社区和企业员工提供义诊、辅学、法律咨询等服务2300多场次,共建幸福美好家园。

  泉州“三区联创”机制以党建引擎,驱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当组织壁垒被打破、资源要素充分涌流、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泉州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福建乃至全国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书写生动注脚——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责任编辑:林嵘

团购楼盘:
姓名:
手机号码:
请自觉遵守评论服务协议,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表情
includ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