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0月17日讯(融媒体记者宋万春)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北山隧道骑行道已完成改造,路面由原先颠簸的水泥板路变为平整的红色防滑路面,不少夜骑爱好者称赞“很贴心”。此前,泉州晚报曾关注北山隧道骑行道高低不平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改造前的道路高低不平(张小玲 摄)

改造后的红色防滑路面方便骑行(宋万春 摄)
探访
从“颠簸隐患”到“顺畅安全”
昨日傍晚,记者实地体验北山隧道骑行道,发现改造后的路面已完全告别此前的粗糙感。隧道内,红色骑行道在柔和灯光下格外醒目,与灰黑色机动车道形成鲜明对比。更贴心的是,骑行道整体略高于机动车道,外侧设有1.2米高的钢制防护栏,形成物理隔离屏障,有效避免了车辆混行的风险。
“以前过隧道得紧握车把、放慢速度,生怕压到接缝处颠簸。”这是一名网友针对隧道改造后的留言。记者此次骑行时注意到,新铺设的路面采用无缝衔接设计,自行车驶过仅发出轮胎与地面的轻微摩擦声,全程平稳,几乎感受不到颠簸。
改造前,这条骑行道由水泥板并排铺设,长期使用后接缝处已不平整,部分位置的落差近5厘米。市民曾反映,白天骑行需频繁调整方向避开凸起,夜间视线不佳时更容易“磕绊”。如今,随着路面整体翻新,这些问题已彻底解决,骑行体验实现了质的飞跃。
声音
夜骑路线成休闲新选择
夜幕降临后,北山隧道骑行道逐渐热闹起来。记者观察到,半小时内有近20名骑行者经过——既有身着专业骑行服、佩戴头盔的爱好者快速通过,也有一家三口骑着亲子车悠闲前行,还有三五好友结伴骑行、轻声交谈。车灯在隧道内连成流动的光带,成为夜晚一道独特的风景。
“以前晚上不敢带孩子走这里,现在路面平整、颜色醒目,安全感十足!”市民黄先生是最早关注骑行道隐患的居民之一,改造后他特意带女儿前来体验,从市区骑到滨海浪漫线,隧道这一段原本最让人担心,现在放心多了。”
骑行爱好者小林更欣赏路面的细节设计:“红色路面更显眼,防滑效果也比以前好。”他告诉记者,改造后身边不少骑友都把这条路线列为夜骑首选,“出隧道就是海边,吹着海风骑车,感觉特别舒服。”
北山隧道骑行道是市民往返市区与滨海生态浪漫线的重要通道,每到傍晚和周末,大量骑行爱好者、市民游客经此前往海边。从曾经的颠簸隐患路,到如今的平整安心道,骑行道的焕新不仅消除了安全隐患,更让市民在绿色出行、休闲运动中感受到城市的细致与温度。
责任编辑:黄冬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