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产网

泉州惠安赠送150吨牡蛎壳调理剂 养肥三明泰宁1000亩酸性土壤耕地

2025-10-18 09:25来源:泉州网作者:小陈浏览:我要分享:

  牡蛎壳来“补钙” 千亩酸土迎丰收

  泉州惠安赠送的150吨牡蛎壳调理剂,养肥了三明泰宁1000亩酸性土壤耕地

  泉州网10月18日讯(融媒体记者林志安 石伟琴 通讯员林凯龙 文/图)金秋时节,八闽大地稻浪翻涌。近日,泉州市惠安县收到来自300多公里外的三明市泰宁县的好消息:由150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养肥的1000亩酸性土壤耕地迎来丰收——水稻亩产较往年提升13.85%。

收割机在稻田间穿梭作业

  在三明市泰宁县朱口镇的“惠安泰宁农业酸化土壤改良示范共建基地”内,沉甸甸的金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风拂过,稻香扑鼻。连日来,在田间地头,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收割。“往年亩产不足540公斤,今年达到600公斤!”在测产现场,种植户黄先生举着饱满的稻穗开心地说。

  “增产丰收背后的‘功臣’是来自泉州惠安的牡蛎壳。”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道,今年,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专家的指导下,由该公司提供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朱口镇的这块示范基地里的酸性土壤进行了“补钙”改良。

  地处福建山区的泰宁县,水稻制种是核心支柱产业,但是80%耕地的pH值在4.5至5.5之间,土壤酸化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作物病害频发。而来自惠安县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已在当地的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试验,实现让土壤pH值从5.11提升到6.05的实效。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中丰富的钙元素缓慢释放,中和了土壤酸度,提升了土壤肥力,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关键养分。

  位于福建沿海的惠安县,牡蛎占全县海水养殖产量的90%以上,牡蛎壳曾是令人头疼的固废垃圾。近年来,当地引入生态科技公司,打造了牡蛎壳收集、处理和生物改良剂研发、制造、应用、销售的专业化产业链,探索“牡蛎养殖—废壳利用—土壤改良—碳汇交易”模式,实现了牡蛎壳的资源化利用。

  根据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山海协作的工作部署,惠安县与泰宁县为对口帮扶伙伴。2024年12月9日,在惠安县走马埭现代农业示范区土壤改良碳汇交易签约仪式上,惠安、泰宁两地的农业农村局签订山海合作协议,约定由惠安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无偿赠送150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

  “通过土壤改良,这片示范基地还具备可观的碳汇潜力。随着这次实践的成功,‘牡蛎壳改良+碳汇交易’的模式将在更多的山区复制,让更多酸性土壤焕发新生。”惠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惠安渔港的废弃海蛎壳到泰宁山间的金色稻浪,这场跨越山海的农业技术协作,破解了泰宁土壤酸化难题,为山海协作提供了“技术输出+生态共赢”的范本,助力书写福建山海共富的美丽篇章。

  责任编辑:黄冬虹

团购楼盘:
姓名:
手机号码:
请自觉遵守评论服务协议,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表情
includ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