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泉州市区中山南路全面开放通行后,近日,记者了解到,中山南路周边街巷提升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目前,31条街巷已完成路面铺装,指挥巷已完成立面修缮。
指挥巷改造 邂逅清新古朴
21日下午,记者走进指挥巷,古朴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抬眼望去,路面的电线杆和路灯已被全部拆除,蜘蛛网般的架空线缆也消失不见,整个巷子的天际线显得格外干净、亮堂。沿街建筑立面以清水砖与闽南红砖重新修复,原本老旧的木质窗框如今光洁齐整,不少建筑檐下装饰了滴水兽,既提升了排水功能,也成了点缀其间的艺术构件。
指挥巷全长300余米,曾居住着世界冠军、清末举人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一条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街巷。溪亭社区党委书记黄友祥介绍,作为首批试点街巷,改造前,指挥巷多为水泥路面,路面狭窄。因长期缺乏维护,两侧传统建筑的外立面已破旧不堪,整体风貌不协调,加之电线杆密布、线缆杂乱,街巷空间环境较差。“原先两侧建筑的阶梯挤占了路面空间,拆除改造后,路面拓宽了一米多。路两旁的灯和电线杆也进行了拆除,比照中山南路改造,在两侧建筑上增添了亮化装置,看起来宽阔敞亮了不少。”
“指挥巷综合提升主要从‘去杂、去乱、去破、去危、去违’五个方面进行。”省五建集团项目经理黄培杰介绍,工程内容包括拆除违章搭盖、引导管线下地、对建筑进行去污去杂、立面修复,以及对空调外机等外挂设施进行隐蔽处理等。“我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筑按原样恢复,并做了局部提升。”
据介绍,在完成地下管网铺设后,施工方于去年将路面统一换装为青石板。对于存在违章搭盖的建筑,项目方协调街道、社区进行入户沟通并予以拆除;对部分破损严重的危房,进行了墙体加固,在提升街巷风貌的同时确保了安全。
此外,位于指挥巷口的泉州标志性建筑刘胜裕总行、灵慈宫沟以及羊公巷,目前也在立面改造修缮中。
升级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市民游客体验
在推进街巷风貌提升的同时,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也得到了同步升级。目前,中山南路沿线新增的7处电力开闭所和4座公共厕所已正式投用。
开闭所作为电力系统的“中转站”,负责分配电能、保障供电稳定。此次投用的7处开闭所,选址指挥巷、义全后街、民生路、天后路等关键节点。它们在外观设计上摒弃了传统电力设施的“工业感”,巧妙地融入街巷肌理,不显突兀。
此外,位于义全后街、惠存巷、棋盘园、民生巷4处公共厕所也已交付使用。“部分公厕采用闽南传统‘出砖入石’工艺,部分采用洗沙工艺。选用‘上下通风’设计,形成自然空气对流,有效减少异味,提升了如厕环境的舒适度。”黄培杰表示。
走访31条街巷时,记者看到棋盘园一路段,地面铺装成了棋盘样式,与地名巧妙呼应。该路段增设了10套可供市民休憩对弈的桌椅,并沿路栽种了桃花心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休闲氛围。
在31条街巷的绿化提升中,施工方还保留了有一定树龄的树种,并在环城河、灵慈街等路段,根据不同的空间节点,补种了香樟、茶花、凤凰木等树种,进一步美化了街区环境,为古城增添了盎然绿意。
目前,中山南路周边街巷的提升工程还在继续。“泉州古城不只是摆着看的博物馆,更是住着人的家。”泉州文旅集团权属泉州古城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街巷提升不只是修修补补,更是想让老居民住得更舒心,让新游客感受到泉州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