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秣马厉兵擂战鼓,奋楫扬帆征新程。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以下简称“博创赛”)将于26日在晋江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幕。届时,1743个入围项目、近3000名博士及博士后人才将同台竞技,角逐各项大奖。
当博创赛倒计时进入冲刺阶段,晋江的创新脉搏正随赛事节奏愈发强劲。作为县域经济“优等生”的晋江,正以科创生态搭台、产业集群筑基、人才服务护航的全域布局,将这场全国性赛事转化为创新发展的战略契机,向全球顶尖人才递出“金质请柬”,彰显“以赛兴城、以赛促产、以赛聚才”的坚实准备与开放姿态。
科创搭台
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转化通道
“这套能碳协同管理平台就像能耗‘CT机’,每台设备都装了智能电表,实时检测电流大小,300多个参数实时传进‘数字管家’,当烧成窑温度波动超过2℃时,AI就会自动调整燃料供给。”福建宏华集团副总经理李毅强介绍,依托AI技术的精准调控,企业陶瓷砖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5%,相当于每年减少1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在晋江,这样的科创场景早已从“特例”变为“常态”。科技创新是晋江迎接博创赛的最强底气。近年来,晋江坚持以技术突破破解发展瓶颈,构建“企业主体、平台支撑、人才核心、政策保障”的创新生态体系。
针对传统产业升级需求,晋江推动鞋服、建陶等优势产业开展数智化改造——清华大学的粒子加速器技术被植入传统鞋材生产线;安踏与高校联合研发的“无电池智能发光纤维”点亮了运动装备的未来;华宝公司自研的自动化刷胶机应用视觉智能识别技术可提高近30%的效益……科技赋能让晋江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在新兴产业领域,晋江的科创突围更显惊艳——毫束科技研发的纯国产热场电子源实现超1.1万小时稳定运行,打破海外企业垄断;三伍微电子成长为国内第二家量产Wi—Fi7FEM的企业,核心组件性能比肩国际巨头……2024年,晋江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产值达110.69亿元,同比增长48.06%,其中集成电路产业产值激增59.2%,科创驱动力持续凸显。
本届大赛中,晋江发布71个技术需求,吸引61个博士后团队揭榜,揭榜率达85.92%,高于全国近20个百分点,其中6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创新活力的迸发,源于晋江对创新创业联合体的持续培育:从“晋江市孵化大联盟”的揭牌,到福建省纺织鞋服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晋江服务保障中心的成立,再到近期出台推动“企业家+科学家”融合创新工作机制,晋江正通过政府搭台、载体联动、资源整合的路径,让实验室里的“高精尖”与车间里的“烟火气”深度碰撞,开辟一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发展新路径,让企业出题、人才解题、政策护航成为创新常态。
产业筑基
打造“传统升级+新兴崛起”承载沃土
“能在‘家门口’参与全国性大赛,向同行展示团队研发成果,我深感荣幸。期待与全国博士后群体同台竞技、互学互鉴。”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罗耀发博士说。作为揭榜领题赛晋江入围总决赛的项目之一,罗耀发博士参赛项目聚焦高端户外纺织品领域“卡脖子”难题,其团队研发无氟无溶剂高防水透湿薄膜产品优先对接晋江本地运动户外品牌,加速技术落地转化。
“实体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与材料创新,而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往往难以实现突破。”三斯达鞋纺园总经理丁志猛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借助博创赛平台,企业渴望与博士、教授等专业人才沟通交流,获取前沿技术思路,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本届博创赛共吸引了全国3.6万人携8006个项目报名,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更是实现报名人群突破,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五大洲。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是晋江超8000亿元工业大盘的强大吸引力。
作为县域经济标杆城市,晋江已形成鞋服、纺织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常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面对产业升级需求,晋江主动求变,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全力培育新兴产业,已形成“4341”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鞋服、纺织、建材、食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医疗健康三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文体旅游、研发创意、金融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以及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方向),为不同领域的创新项目提供适配的落地场景。
在传统产业转型战场,晋江推动数智化、绿色化、品牌化深度融合。建陶产业通过技改项目签约、供应链联盟组建、出海平台搭建等举措持续跃升,2024年建博会期间,总投资5.02亿元的10个技改项目集中签约;鞋服产业依托安踏、恒安等龙头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开展功能性面料、智能穿戴等技术研发,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企业的转型需求与市场空间,成为晋江吸引博士后项目落地的重要磁场。
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让晋江的产业舞台愈发宽广。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晋江规划“三园一区”发展格局,形成“设计—制造—封测”全链条生态,超50亿元专项基金构建资金“蓄水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赛道上,一批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与博创赛设置的七大赛道形成完美契合。
人才护航
构建“引才留才+赋能发展”生态高地
“落地次日就入住人才公寓,子女入学问题很快解决,晋江的服务让我们能专心搞研发。”毫束科技创始人张刚的话语里满是感慨。正是被晋江的人才政策与服务诚意打动,他毅然将企业核心业务落户晋江芯智造产业园。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自1999年建立全国首家县域博士后工作站以来,晋江已培育形成“综合站+企业站”的人才招引体系,安踏、恒安、兴业皮革、信泰、金石能源5家行业龙头企业先后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为人才提供近距离对接产业的平台。借助大赛,晋江正以更优政策、更暖服务,向全球人才广发英雄帖。
政策红利的持续加码,彰显晋江引才的决心。针对本次大赛,晋江专门制定《推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引”若干措施》,对总决赛金、银、铜、优胜奖项目落地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20万元奖励。而在日常引才政策中,全日制博士可享受最高100万元购房补贴。更值得一提的是,博士人才子女可自主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民办学校就读,彻底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这场高端赛事的落地,正是晋江“创业有支撑、生活有温度、精神有归属”的城市生动叙事。
“这里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周边配套也很齐全,小区的整体环境很温馨,让我有家的感觉。”去年年底,张刚入住位于晋江青阳街道的芯福苑超高端人才社区时感慨道。
“我们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成就人才。”晋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晋江深谙“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真谛,从安芯基金对初创科技企业的天使轮投资,到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从人才公寓的及时供给,到子女入学的全程代办,晋江用“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理念,让人才安心扎根。
当前在晋江,从“创业无忧”的科企协同,到“生活无忧”的同城待遇,再到“精神无忧”的人文浸润,这座创新奋斗之城正以全维度保障让人才成为城市的最佳合伙人。
(融媒体记者丁荣汉 通讯员林锦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