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女海韵休闲街区的晚风,伴随着闽南语歌曲的悠扬旋律,掠过崇武古城的斑驳石墙。29日晚,在七夕浪漫的星空下,“海海人声·青春怒放”第二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全球启动仪式,于崇武古城惠女海韵休闲街区广场隆重启幕。
闽南语不是局限于一隅的地方语言,而是镌刻着闽南族群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的“活化石”。据统计,全球讲闽南语的人有4600多万,其分布既包括闽台核心区,也涵盖东南亚乃至欧美地区的闽籍华侨华人社区。闽南语歌曲,正是将这一庞大族群的文化记忆、生活情感与精神特质具象化的“有声密码”——它承载着泉州刺桐港的海丝遗韵,记录着“下南洋”的拼搏岁月,也凝结着两岸同胞共通的乡愁与向往。
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是为进一步激活这枚“有声密码”而生的文化实践。
启动仪式上,舞台中央,福船造型的黑胶唱片静静矗立,工作人员将唱片缓缓插入装置,模拟海浪的光影瞬间涌入舞台,大赛Logo在璀璨灯光中骤然点亮,瞬间点燃全场观众的热情。《海海人声》赛事同名主题曲以火热节奏拉开序幕,第二届大赛宣传片《让世界听见“闽南”》同步发布,清晰传递出大赛面向全球、拥抱所有的开放姿态。
海潮与青春和声,闽南语音乐再次以昂扬之姿,走向世界。
一次闽南语传承的“青春接力”
在流量驱动的大众文化占据主导的当下,闽南语歌曲曾面临“受众老龄化”“创作断层”等困境。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以青年为突破口,延续闽南音乐的韵律特质,更以“青春怒放”的主题呼应年轻一代的精神追求。
在启幕音乐会上,来自文莱的蔡涵羽(蔡晶晶)——首届大赛冠军,以《爱甲心惊》《家后》打动全场;本土音乐人洪小少与乐队带来的《烧酒啉落人脆脆》《伙伊去》,以新民谣风格重构闽南语音乐现代表达……
蔡涵羽(蔡晶晶)——“海海人声·青春怒放”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奖赛冠军、文莱流行音乐歌手。
洪小少&乐队表演——原创音乐现场策划人、闽南新民谣开拓者。
这些青年歌者用嗓音证明,闽南语歌曲不只是怀旧的符号,更是能与时代共振的青春语言。
一座两岸融合的“文化桥梁”
“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
对两岸民众而言,闽南语歌曲是能瞬间唤起情感共鸣的“共同语言”,它们承载着相似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诉求,是两岸文化同源的鲜活见证。
中国台湾歌手艾琳娜现场演唱的《梦中做憨人》,就唱出了两岸人民共享的对土地的眷恋、对初恋的纯真追忆、对岁月流逝的怅然,以及那种明明深知“一世人无两回 重来的机会”,仍愿在梦中执拗守候的“憨”,这是闽南人一种近乎浪漫的坚韧。
艾琳娜——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奖赛铜奖、中国台湾闽南语歌手。
本届大赛新增港澳台地区分赛区,让港澳台同胞更便捷地参与这场文化盛会。特别是,两岸选手同唱闽南语歌曲、共同探讨闽南语歌曲的未来发展,这一基于文化认同的心灵契合,为两岸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一扇闽南文化的“国际窗口”
闽南文化从来具有“世界性”的基因。自“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闽南人便带着乡音与文化“向海而生”,在东南亚等地扎根,形成庞大的闽籍华侨华人社区。闽南语是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成为维系族群情感、传承中华文化的纽带,并为闽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本届大赛新增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境外赛区,实现全球线上线下同步海选,让闽籍华侨华人无需跨越重洋,便能参与这场“乡音盛会”。
马来西亚赛区
启动仪式上,南音新势力乐队以《三千两金》《月娘月光光》将传统曲艺与现代编曲相融,展现非遗新声;《惠女印象繁花秀》以现代艺术手法重新诠释传统服饰文化,为国际舞台增添一抹亮丽闽南色彩……这些艺术呈现,实现了一次跨文化的对话,更让世界进一步了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海丝”故事。
南音新势力——“海海人声·青春怒放”首届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原创南音乐队。
赛事已经启幕,音乐仍在回响。六位(组)“全球推荐大使”接过证书,他们将以音乐为纽带,继续推动闽南语歌曲全球传播;而烟花秀点亮泉州夜空的那一刻,每一束光都在为这条音乐之路喝彩。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个人或组合,世界闽南语青年歌手大赛等待每一个愿意用闽南语歌唱的人。听,闽南语不仅是古老的语言,也是青春的语言、世界的语言——它正在被听见,也应当被永远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