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雯 杜婉琼 文/图
受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外围影响,9月19日泉州市出现强降水,部分低洼路段出现积水情况。昨日,随着雨势减弱,积水已逐渐消退。不过,据市气象台预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即将于21日夜间起影响泉州,21日夜间至24日给泉州市及渔场带来风雨影响,部分地区有暴雨。
常兴路有积水,但不影响通行。
现场
积水基本退去 道路交通井然有序
今年第17号台风“米娜”已于19日夜间在广东惠州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对泉州市影响逐渐减弱。昨日,泉州多地降雨减弱,渐转多云天气为主,部分地区出现阵雨。记者走访中心市区多处易积水点看到,相较前一日,积水已基本退去。
下午3时许,记者在鲤城区锦美街看到,路面未出现积水,南低渠水位正常。在常兴路与前埔街交叉口,机动车道上仍有部分积水,但不影响通行。网友“逍遥派大师姐”在社交媒体上透露,19日晚,泉州动车站内因强降水出现积水,不少乘客和市民蹚水而过,有工作人员主动上前帮忙拎行李箱。昨日下午临近4时,记者看到,动车站的积水已经退去,市民游客出入站秩序井然。
下午4时30分许,中心市区又不时飘起小雨。记者走访二郎巷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时看到,校门口未出现积水情况,一辆大型“龙吸水”排水抢险车停在门口。不过,二郎巷两侧部分低洼地带有少量积水,市民骑电动车经过时大多减速避让,以免溅起水花。随后,记者分别走访了前一晚积水较为严重的南俊新街和九一街,看到现场排水情况较好,无积水问题。
预报
“桦加沙”或成“风王” 24日前后带来明显降雨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台风级)的中心于昨日下午5点位于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8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纬17.0度、东经128.7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30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30—180公里。预计,“桦加沙”将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大,未来最强可达16级,或成为今年以来南海及西北太平洋的“风王”。
泉州市气象台分析,受台风“桦加沙”影响,21日夜间至23日夜间,泉州市沿海有一次平均风7~10级的大风过程,闽中、闽南渔场平均风可达9~11级,台湾浅滩渔场平均风可达10~13级。24日前后泉州市有明显降水过程,全市有中雨到大雨,局部有暴雨。
此外,今年第19号台风“浣熊”已于20日下午加强为强台风级,并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预期未来对我市无影响。
提醒
应对强降雨 做好安全防范
近期,受“三台共舞”影响,泉州市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易导致积水增多,居民家庭环境可能受到侵袭。专家提醒,市民群众居家时,应提前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可适当加固,防止雨水灌入室内。对于老旧房屋,要特别留意屋顶、墙壁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地势较低的居民,可提前准备沙袋、挡水板等物品,在门口、窗台等位置堆砌,阻挡雨水倒灌。暴雨可能引发电路故障,雷雨时,应尽量关闭电器设备,拔掉电源插头,一旦发现积水漫进屋内,要及时切断家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此外,可根据需要提前准备应急物品,如食物、饮用水、药品、应急灯和手电筒等,以防断电停水,并规划好应急避难路线。
专家同时建议,市民群众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降雨情况,非必要不出门,若要出行尽量避开强降雨时段。雨天出行,应注意避开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区域防止触电,避开高层建筑施工现场,警惕广告牌、玻璃、花盆等坠落风险,同时警惕井盖、下水道和排污井等,如果发现路面有漩涡一定要绕行。骑电动自行车时要注意路况,水情不明时不盲目涉水,不要打着雨伞骑车,不要被雨衣遮挡视线或影响听力。开车外出应保持低速行驶,注意避让行人,并避免驶入立交桥下、涵洞等地势低洼易积水路段,
强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专家提醒,居住在山区或靠近山体的居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如遇持续暴雨,要警惕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一旦发现山体有松动迹象、听到异常声响或看到水流突然变浑浊等情况,应立即按照预定路线向高处转移,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更不要留在低洼区域。如突遇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时,应迅速远离灾害现场,向河谷、沟岸两侧高处转移,切勿顺着泥石流来的方向跑。洪水过后,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发生传染病。
责任编辑:黄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