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第十一届国际冶金史大会在泉州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会议。
泉州网9月26日讯(融媒体记者宋尧 通讯员苏志明)25日上午,第十一届国际冶金史大会在泉州开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由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安溪县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大会旨在共探价值真谛,深入探讨早期金属的生产和使用系列遗产的价值特征与阐释方法;共筑合作之桥,强化跨国界、跨学科的保护协作机制;共谋活化新篇,推动冶金遗产价值深度融入当代生活,真正实现“保护见成效、传承有活力、发展可持续”。
大会议程包含两场主旨报告与学术史、理论方法与文物保护、铜器科学分析、铁器科学分析、冶金遗存研究等四个分论坛,并将组织参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观泉州安溪下草埔冶铁遗址。
国际冶金史大会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之间的跨学科聚会。1981年,首届国际冶金史大会在北京召开后,始终聚焦于早期金属的生产与使用,为人们揭示金属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关键作用。
泉州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宋元时期留存至今的古铁矿冶炼遗址,也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系列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证实其为国内首个块炼铁与生铁冶炼并存的宋元冶铁遗址,对研究中国乃至国际冶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大会将共同探讨冶金技术与人类文明等广泛问题,围绕海上金属贸易设置专门议题问题,以探讨泉州等港口城市的历史意义及其所串联的贸易网络,共同探索文化遗产在当代语境下的永续之道,为应对共同挑战贡献方案。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