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鹏,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会长,出版《唐宋词史论》《词学史料学》等专著20余部。
泉州是一座书香氛围很浓厚的城市,书香城市多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次来泉,恰逢在第十九届“书香泉州”全民读书月即将启幕,我与泉州读者、学子在诗词研究方面做了深入交流。9月5日,我在泉州一中以《AI时代的诗词欣赏与情景再现》为主题举办讲座,和学子分享如何借助AI工具复原诗词创作场景、可视化意象空间,甚至模拟古人情感体验。9月6日,我在风雅颂书局五店市店举办题为《苏东坡的家风与家教》的分享活动,大家在书香漫溢之中感受文化的厚重,在交流碰撞中体悟家风与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
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泉州留存有丰厚的多元文化遗产。我在友人的带领下游览了清源山和开元寺,颇有感触。我在点点滴滴细节里看到了泉州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创新理念与实践智慧,让千年文明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清源山上的石刻保留至今,成为泉州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印记。开元寺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的束腰部位的狮子与狮身人面辉绿岩浮雕、殿内斗拱上的妙音鸟都令人赞叹,它们都是泉州古代建筑艺术与海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证据。漫步在开元寺外的西街,仿佛穿越千年回到宋元时期,一些古朴的建筑保持非常好,打造了不少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古色古香的店里有点香品茗的雅致,古城观光车实现“半日览尽世遗风华”的愿望,我在这座城市里看到宋元遗风。
夕阳西下,老君岩宁静祥和,开元寺的钟声依旧悠扬绵长。泉州对这些文化遗产不仅限于实物方面维护,更注重其文化价值的现代阐释与传播,通过科学保护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在泉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程序了解这些历史瑰宝,也可以聆听讲解员的讲述。无论是参加研学活动的小学生,还是投身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学生团队,都积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这些历史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生机勃勃的活力。
泉州不愧为历史文化的宝藏地。
□融媒体记者 魏婧琳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