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地产网

泉州公安、银行、通讯部门加强协作 构建严密社会治理联动网络

2025-10-09 14:18来源:泉州网作者:小陈浏览:我要分享:

  针对群众广泛关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泉州公安机关联动金融、通讯机构构建反诈联动机制,为群众挽回大额资金,精准对潜在受害人发出预警。

  近日,在泉州某银行网点内,一位市民准备购买黄金时,被警觉的银行工作人员及时拦下——这背后是一起持续近20天、由诈骗分子冒充“刑侦队长”精心设计的骗局。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筹措105万元“取保候审担保金”,并企图诱骗受害人回国通过购买黄金进行交易。最终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并揭穿骗局,成功保住市民钱款。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已成为影响群众安全感、破坏社会稳定的突出因素。如何有效应对、精准打击,守好百姓“钱袋子”?今年9月1日施行的《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福建,提出了“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等要求。记者从泉州市反诈骗中心获悉,针对群众广泛关注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泉州公安机关联动金融、通讯机构构建反诈联动机制,为群众挽回大额资金,精准对潜在受害人发出预警。

  □融媒体记者 叶虹羽 陈淑华 通讯员 白炯昕

  数据赋能、警银联动

  守牢“最后一道防线”

  走进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实时刷新的反诈预警大屏上,数据流不停滚动。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及在泉的41家银行机构建立深度联动机制,核心在于做好“数据共享”与“精准预警”工作。

  “过去的反诈是‘事后追损’,等群众发现被骗报警,资金往往已流出境外,挽损难度极大。对此,我们转变思路,将防线前置。”该负责人介绍道,“银行机构一旦发现客户存在异常行为,会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报送至我们这里。我们通过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分析,能够快速筛选出疑似正遭遇‘冒充公检法诈骗’或‘冒充客服诈骗’等、准备前往银行柜台进行大额转账的潜在受害人。一旦模型报警,我们立即指令辖区派出所或通过银行网点进行联动劝阻。”

  这一机制的成效逐步显现。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该模式已成功拦截70余起被骗案件当事人在银行柜台办理转账或取现,拦截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真正将风险阻断在“最后一道防线”。

  此外,为加强宣传防范,市反诈骗中心与中国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牵头成立“泉州市银行业反诈宣传联盟”,创新性聘请在泉41家银行机构的41名员工代表担任“反诈宣传大使”,通过守牢交易关口、建强骨干队伍、延伸宣传触角,织密资金风险“过滤网”与全民反诈“防护圈”。

  精准打击、警通联动

  斩断诈骗“技术链”

  随着反诈力度加大,诈骗分子的手段也不断翻新。近期,泉州警方发现诈骗分子将黑手伸向了公共场所的通信基础设施。针对诈骗分子在医院、酒店等场所弱电井内非法安装GOIP、VOIP等涉诈设备,以本地固定电话身份实施远程诈骗的新动向,泉州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市通管办及三大通信运营商,展开了凌厉的打击治理攻势。

  “我们采取了‘线上监测+线下巡查’双管齐下的策略。”中心负责通讯网络犯罪治理的民警介绍,“在线上,我们建立了针对固定电话的异常通讯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存在可疑行为,系统便会立即触发警报并推送信息,使我们能够迅速排查号码是否被冒用。”截至目前,通过该模型已精准识别并处置30余个被窃取盗用的固定电话号码,并据此成功对5000余名潜在受害人发出预警,有效避免了案件发生。

  在线下,公安机关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联动通信运营商及场所管理方,建立日常巡查摸排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弱电井、通信机房的物理安全检查,力争第一时间发现并清除非法安装的涉诈设备。

  对于此类严重危害公共通信安全、为诈骗活动提供技术支撑的犯罪行为,泉州公安机关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严打态势。今年以来,已累计抓获安装、维护此类涉诈设备的犯罪嫌疑人40余名。

  贯彻落实《福建省平安建设条例》,我市公安机关将进一步优化与金融、通讯、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的协作流程,推动预警劝阻更精准、联合执法更高效,构建更加严密的社会治理联动网络;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升级反诈预警模型,提升对新型涉网犯罪的智能感知和预测预警能力,让科技更好赋能平安建设。

  责任编辑:赖闽荣

团购楼盘:
姓名:
手机号码:
请自觉遵守评论服务协议,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表情
include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