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潜在的森林火灾风险,驻守泉州的森林消防“国家队”——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三明支队泉州大队严阵以待,通过开展防火专项行动、升级装备、强化训练等举措,全力以赴筑牢“防火长城”。
无人机成“空中奇兵” 消防车升级“突击模块”
森林消防“国家队”迎战防火关键期
泉州网10月10日讯(融媒体记者 张雯 实习生 李牧云/文 受访者/图)近期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同庆,进山入林的市民游客大幅增加,林事、旅游等用火活动频繁,再加上连日来全市持续高温晴热天气,给泉州市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严峻考验。记者从泉州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获悉,目前泉州市已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为有效应对潜在的森林火灾风险,驻守泉州的森林消防“国家队”——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三明支队泉州大队(下称“泉州大队”)严阵以待,通过开展防火专项行动、升级装备、强化训练等举措,全力以赴筑牢“防火长城”。
持续宣传 织密全民防火安全网
“进山时不能带火苗、打火机等火种”“遇到火险应第一时间拨打12119”……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泉州大队持续开展防火专项行动,组成“橘红色”宣传小队深入清源山、灵源山、紫帽山等10处景区和重点防火区域,向市民游客普及森林火灾的危害性、相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用火、紧急避险等知识,并派员参加督查组赴各管护区重点防火单位开展防火督查,排除火灾隐患10余处。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泉州大队教导员李正指出,人为因素是导致我国大多数森林火灾的根源,因此,提升全民防火意识,是筑牢森林防火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他表示,在市里的统一部署下,近期泉州大队将对全市乡镇森林防火负责人开展培训授课,并组织市级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综合演练,供各单位观摩学习。“近年来泉州高度重视防火工作,地方上专业和半专业队伍的组建和发展越来越完善,森林火灾的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
不过李正也提醒,今年全市降雨量总体偏少,入秋后天气将更加干燥,森林火险等级要高于往年。“接下来几个月,我们将延续过去多年的做法,深入执勤一线开展宣传科普,提升群众的防火意识。”届时各中队将深入乡镇村屯、学校、山野林场、山林景区等地,采取“定点宣传、流动宣传、携装巡护、进村入户”的方式开展覆盖式、立体式森林防火宣传,将防火意识根植于市民群众心中,共同守护家园的平安与绿意。
无人机高空灭火作业
科技赋能 构建现代化立体防线
近日,记者来到泉州大队位于泉港的驻地,看到全体指战员正顶着烈日全力备战。“自9月15日泉州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以来,大队持续开展高强度实战演练,并对装备力量进行核查检修。”李正介绍,“森林消防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装备必须主打快速机动、灵活调配。”
在一众装备中,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无疑最为亮眼。六中队队长俞宏凯向记者介绍并演示了这一森林防灭火“生力军”:侦查无人机搭载高清相机和红外热像仪,可对火场周边的地形、林情、水源、路况、火势进行勘察;运输式无人机则化身“空中驼队”,能轻松吊起上百斤救援物资并实现精准投送,省时、省力补充前线损耗;而灭火无人机是悬崖火、小火点的“克星”,可携带连接高压水泵的管带升空百米精准作业。
俞宏凯透露,今年泉州大队还进行了一次重点装备升级——将消防车全部升级为突击车,探索集约模块化发展新模式。据介绍,以往大队出任务时,人与装备需要分开运载,机动性受限;如今,大队以班组为单位,组建常规化模块和水泵模块,根据人数标准配置设备,实现“人装结合”,形成了配备、储运、投送、使用一体化的装备保障新体系。
开展野外实训
实战实训 多科目锤炼过硬本领
“科技已成为如今森林防灭火的‘利器’,但真正决胜火场的,永远是我们英勇无畏的指战员。”据李正介绍,泉州大队共有100名指战员,平均年龄24岁,除负责泉州全市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外,还曾驰援湖北、广东、江西等地的森林灭火任务,并承担地震、水域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工作。
随着新一轮防火期到来,大队正以防灭火为核心,开展高强度实战化训练。记者注意到,这里的训练场没有城乡消防站里标志性的云梯和训练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200米灭火障碍训练场,高架速降、独木跨桥、塔头跳跃等十项障碍模拟了山地林地火场的复杂环境。“这不仅是对体能的极限挑战,更是对技能实操与心理抗压能力的综合锤炼。”李正提到,为了给指战员提供更真实训练平台,大队还在附近设立了野外实训场地。“森林消防员必须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克服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确保能迅速抵达现场并高效处置。”
新闻链接
遭遇森林火灾如何自救
1.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优先选择向逆风或侧风方向逃生,往开阔地、道路或者河流等没有可燃物的区域逃生,千万不能顺风跑。
2.要降低重心,避免吸入浓烟。火场周围浓烟密布,要用湿毛巾或者衣物来捂住口鼻,防止过多吸入浓烟。烟是往上升,身体越低越好。
3.前往空旷地、烧过的地方、岩石区、溪流边等安全区域躲避,千万不要进入密林、草丛或者谷底等危险地带。
4.及时求救,拨打12119或者向外界发送位置信息。如果手机用不了,可以利用鲜艳的衣物或者旗帜在较为明显的位置挥舞,等待救援队伍快速发现自己。(张雯 辑)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