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10月10日讯(融媒体记者张雯)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里,泉州凭借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寻味泉州人三餐四季中的烟火气。餐桌上的美食承载着旅途中的欢乐,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也悄然抬头,与“寻味泉州”的初衷形成鲜明对比。
10月7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泉州市区新华路的一家姜母鸭店内看到,两名女性游客结束用餐后,桌上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糯米鸭血姜母鸭、大半盘海蛎煎和几乎未动的空心菜,这些都被第一时间过来收桌翻台的店员利落丢进了泔水桶。“我们在店外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吃上,总得把推荐菜都点上,才对得起自己等了这么长时间。”游客之一的曲女士解释道,她们跟着社交媒体的“必吃清单”点菜,上桌后才发现分量都不小,两个女生确实吃不完。考虑到下午的旅游行程,两人都觉得打包太麻烦,最终这些食物只能被遗憾丢弃。
不过,也有游客用智慧,将餐桌变成了旅途中的一道文明风景线。10月8日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老城区东街某肉粽店,看到河北游客刘先生一家五口正在用餐。他告诉记者,一家人总共点了一份面线糊、两份牛排、一个招牌肉粽、一份炒饭、一份牛肉面、一份小肠汤,还有一份青菜,基本都已光盘。“味道不错,分量也刚刚好。”刘先生笑着说,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过七旬,出门在外口味一时难以改变,既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又怕吃不惯浪费了,所以他们想出了“共享点餐”的办法。“比如老人家吃不惯肉粽里的花生酱,就只尝一点点,而我儿子恰好很喜欢这个味道,正好由他‘兜底’。这样一来,谁都不委屈,也一点没浪费。”
责任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