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何振良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
华侨大学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
海丝泉州推荐官
泉州市文化名家
何振良(受访者供图)
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文博研究馆员何振良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全力参与做好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工作。全程参与“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参与起草了《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等4部遗产法规规章,近三十载如一日守护世遗之城历史文脉。
多年来,何振良在泉州府文庙保护利用工作上取得不俗的成绩。“泉州府文庙大成殿维修工程”入选2020年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四佳,被国家文物局推荐为全国文物保护修缮行业标杆;泉州府文庙保护利用案例入选国家文物局推介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典型案例,何振良在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文物分论坛作交流主旨发言,向全国推介该案例。
助力申遗
参与起草首部地方实体法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泉州申遗的20个春秋,何振良全程参与,经历了申遗路上的每个重大节点,见证了整个过程的艰辛和曲折。他主动承担,参与起草了《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4部法规规章,助推泉州项目申遗。其中,作为泉州市首部地方实体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获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
独特视角
讲述泉州世界遗产故事
2023年7月9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陕西启动。启动仪式上,何振良以一场主题为《光明之城向未来》的宣讲,通过生动的语言将泉州世界遗产故事娓娓道来,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带领观众领略世遗之城泉州的独特魅力。
让泉州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泉州。“泉州系列遗产讲述了中国海上贸易的故事,农业与海洋文明交相辉映,全面展现了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和平发展的进程。”何振良表示,“多元整合、共同繁荣、共享发展”的泉州,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一份历史维度的样本,这对今日的世界仍是重要的启示。同时,还设立“海丝泉州推荐官”何振良工作室,致力于宣传推介泉州海丝历史文化。
多年来,何振良注重加强学术研究,在《东南文化》《南方文物》《中国文物科学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参与《福建历史文化博览》等多部丛书的编写。参加多项国际性、全国性学术活动。出版《磁灶陶瓷》《晋江文史散论》《晋江宰相录》《吴鲁的思想与艺术》等多部著作,执编《儒风同仰》《斯文圣境——泉州府文庙映像》等,其中《晋江宰相录》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另有2部专著获省、市级奖励。
全方位提升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何振良从事文博事业近30年,全力参与做好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工作,组织实施了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古建筑群等保护维修工程,并开展泉州府文庙、泉州天后宫古建筑群、洛阳桥的保养维护工作,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泉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泉州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构成要素。2016年3月以来,泉州府文庙保护利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何振良组织实施了申遗专题展示馆《泉州教育史话》、《刺桐风物——泉州市情展》多个陈列展览工程、“国学讲堂”、“百姓书房”、数字化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等项目,从功能定位、文化内涵、环境整治、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深化遗产价值对外展示,建成‘1+2’专题展示馆,将府文庙文物展览展陈设计融入城市文脉,让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价值得到深度展示。”何振良表示,在保护工程中引入现代科技已经是新时代的潮流,今后将在这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2024年9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北京市文物局承办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作为我省唯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优秀成果,《斯文在兹——新时代泉州府文庙活化利用路径实践》在会上正式发布。2025年7月,泉州府文庙大成殿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作为福建省首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该项目将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全息留档”,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保护“泉州方案”。
□融媒体记者 陈智勇
责任编辑:黄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