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产技术在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成为亮点,图为一款智能物料输送机器人引发关注。(新华)
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开幕
泉州822个项目亮相,总投资228亿元
昨日,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泉州团携822个项目亮相展会。截至昨日,泉州市通过省组委会审核的对接项目822个,总投资228亿元。其中,轻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现代农业项目数量位居前四,机械制造、新能源节能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化工、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也有许多项目参加对接。对接项目中,投资总额超亿元项目38个,超5000万元项目98个,与台湾对接项目18个。同时,全市还在线征集到技术需求226个。
昨日上午,27位院士出席“6·18” 院士项目签约仪式。12个项目提供方的院士到场签约12个高新科技项目,总投资额达5.5亿元。涉及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投资重点产业,包括陈霖院士与泉州市全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签约的“脑与认知科学技术开发应用” 项目、刘兴土院士与永春县人民政府签约的“湿地植物水环境净化功能试验及其在桃溪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吴曼青院士与泉州微波产业联盟/福建泰克签约的“基于北斗卫星的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研发与产业化”等项目。
昨日,由福建省发改委主办的福建永益物联网、红桥新能源创投基金启动暨首批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同时举行。福建永益物联网创投基金、福建红桥新能源创投基金是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组建的福建省首批两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每只基金规模2.5亿元,其中国家和省级政府各出资0.5亿元,基金主要投向物联网、新能源产业领域的早中期和初创期企业。
据悉,自2009年底国家启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包括厦门市在内的6只创投基金。福建省也高度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创投事业,今年初又确定省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等部门,各设立一只财政资金参股的创投基金。预计到今年底,省级财政性资金参股的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总规模将突破15亿元。而近期,泉州市、晋江市等也将设立类似的创投基金。
相关新闻:
泉州创意产品“6·18”大放异彩
智慧生产节能技术成亮点
本报讯 (记者王宇 通讯员缪宇竞)昨日,第十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开幕,记者从市经贸委了解到,我市共有19家企业、26个展品进入省经贸委工业和信息化馆,其中,生产智能化和节能技术成为亮点,在展会上引发关注。
小型机器人大显身手
一个只有3—5公斤的小型工业机器人,可以出入于电子、五金、轻工产品的装配生产流程中,0.2mm的高精度、灵活迅速的身手,让它可以自由完成各种动作。这是泉州一企业与省内外多所高校携手研发的成果,如今,这种机器人已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它将出现在生产条件差、技术标准要求高、生产工序重复度高、产业工人缺乏的各种手工工业生产中。
从去年参展的消防机器人,到今年的高精度小型机器人,市经贸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泉州企业一直没有停止生产机械化的脚步,“大到一些机械制造企业里,挖掘机生产线实现机器人生产,小到小型工业机器人,进行机械的零配件安装、修理,智能化、自动化已经逐步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角落。”
智能化、机械化不仅在生产中,泉州企业研发的一款信息化办公桌则是服务于企业两化融合的产物。无需电脑、键盘,未来将在企业的办公室中,见到常常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智能办公桌,只要触摸桌面上的各个图标,各种企业数据、智能动画报表将一一显现,电子印章和公文手写电子签批同样可以在桌面上完成。
节能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一个小时内,在120平方米的棉、化纤等面料上喷染出各种图样,一台冷染直喷高速导带印花机不仅解决了印染业的人工需求,更提高了印染精度。由于比普通机器节电78.6%,节水95.3%,这种印花机的印花成本比圆网,平网印花低70%。同时,配合不同的墨水可以实现在棉、麻、丝、混纺、化纤等各种面料上的印花。
同样以节能为主题,服务于传统产业,泉州一节能技术企业研发的全透明陶瓷加热系统,改变传统高耗能工业加热模式,填补了国际同类产品的空白。“这一系统由可控硅控温技术及加热器组成,适用于塑胶,石油管道输送等加热改造。”该企业工作人员说,这一系统节能特点,在于红外线热能发热时间快,产生的热能直接作用在被加热体,本身没明火,热利用率达97%,节能率40%以上。
节能环保是泉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重要关键点,市经贸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传统产业企业开始与高校、外地知名企业合作,研发节能减排的生产系统,另一方面,不少节能技术企业出现在泉州,他们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研发节能新技术等多种方式,助推泉州服装、制鞋等传统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海西地产投资网 石磊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