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2年,尽管宏观经济复杂万千,但泉州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省政府批准泉州开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支持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乐园;成为全国第三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数字,是一种经济符号。数字的变化,往往透视出经济发展走势。
不管是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10亿元(预计,下同),增长12.1%;还是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1680家,完成增加值1920亿元;抑或,完成工业增加值2640亿元。一组组数字,都在绘就一幅侨乡上下持续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的新图景。
本报讯 (记者邱和军 通讯员丁良辉)一次次分片区企业调研座谈会,一场场行业协会代表专题座谈会……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全市上演一幕幕政企合力推动工业上新台阶的场景。记者从市经贸委获悉,去年1—11月,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362.59亿元,比增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67.19亿元,比增16.8%。
主要行业产值增速均超20%
产业集群发展,释放出强大能量。据统计,去年1—11月,全市五大传统产业完成增加值1394.76亿元,比增18.6%;五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308.06亿元,比增13.1%。其中,装备制造、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等主要行业产值增速均超过20%。
亿元企业数量的攀升,则折射出企业规模持续扩张态势。据统计,去年1—11月,累计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1580家,完成销售产值5547.78亿元,比增19.3%。亿元企业总数比去年同期增加270家,其中11月单月新增153家。预计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增至1680家,完成增加值1920亿元。有数字显示,全市2000万元产值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产值为1.77亿元,其中泉州开发区、丰泽、安溪、石狮等地更高,分别达到3.64亿元、2.31亿元、2.41亿元、2.19亿元,企业“块头”越来越大。
“公司有8条生产线,按照每天用量6万多立方米来算,每立方米天然气补助0.05元,可以省下50多万元。”说起政府财政补助天然气,晋江一家大型陶瓷企业吴总感慨地说,相关部门对煤电油市场行情即时监测,政府及时做出调控,为企业做大做强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据了解,针对天然气价格上涨,去年市政府专门出台鼓励建陶业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优惠政策,市、县两级财政在2月15日到8月15日给予建陶企业每立方米0.05元的补助资金。其实,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由工业监测分析、工业品开拓市场服务、推动工业项目工作、服务协调保障、政银企金融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等6大模块组成的促进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工作联动机制,每日监测全市发、用电量和电煤库存,每周监测煤电油气主要指标,每旬报告煤电油情况、主要工业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动态情况等,为及早采取措施赢得时间和主动。
350家企业申报转规模以上
“有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中小企业成长态势较好,上规模的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去年年初预期数量。”泉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科负责人介绍,至去年底,全市申报规模以下转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数量达到3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超过5200家。据悉,如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门槛已经提高到营业收入须达到2000万元。在该负责人看来,在宏观经济不太乐观的大背景下,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如此可观,得益于我市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日见成效,重点培育一批较好成长性的小型工业企业。记者掌握的一组数据,印证了该负责人的判断。据悉,根据抽样测算,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微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5.26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出6.1个百分点。
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发挥出无限的杠杆作用。据介绍,我市充分利用市政府设立的2000万元“中小企业成长专项资金”,支持和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稳健经营,增强中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昨日,记者在市经贸委中小企业科看到,一份新鲜出炉的2012年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资金分配初表,注册资金、纳税额、拟补助金额……几个关键数据一目了然。此外,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去年,确定全市350家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至4亿元、且年销售和税收增长在30%以上的成长型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扶持和服务,促其转型成长。
(海西地产网 陈诚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