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的厦门土拍,作为9.30新政后首场商住地块拍卖会,活脱脱演绎成为大牌房企的“肌肉秀”,唯一的评判标准就是资金实力,最后融侨和海尔两家实力型房企(当然也包括与海尔合作的厦门海投)笑到了最后(可能心里有点痛),一场土拍吸金42.56亿,催生厦门新的岛外地王,但也在客观上影响着包括泉州在内的周边城市楼市神经。
两幅地加起来就28万多的总建筑面积,总价超过40个亿,放在泉州,10亿元的地价,拿下50万平以上项目的房企不在少数。这也凸显了许多在厦开发企业的困局,那就是成本高、拿地难,如本土厦门房企,亦如一些实力不俗的外来大型房企,如中海、华润、阳光城等。
其实,在厦门拿地难,拿地贵的现状,多数在厦开发的企业早在几年前就颇感“力不从心”。正如厦门的国企翘楚特房、住宅、国贸、建发、夏商、海投等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将开发的触角延伸到漳州、龙岩这两个和厦门关系密切的城市,目前累计开发的体量已经超过了300万方以上,并不乏类似漳州国贸润园、漳州特房锦绣碧湖等这些体量超过50万方甚至于与150万方以上的特大项目。但他们在进入泉州的脚步上,却远不如中骏、禹洲这类民企来的坚定。目前中骏与禹洲也同样面临着在厦门开发土地供应不足的尴尬,但在泉州却早已树立起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积累了较大的土地储备量。
同样的这样的事情也出在类似于中海、华润、(住宅项目
华润橡树湾处于尾盘,另有一幅商业地块华润万象城在建)、融信、阳光城、新景地、明发、泉舜等众多企业。向周边城市扩展,成为了主要的手段,泉州也在一时间成为了众多房企关注的目标。如阳光城、龙湖选择泉厦两地同时布局。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厦门的国有房地产企业更倾向于漳州布局开发,区域性、全国性房企则选择根据实际需求拿地,而从目前看,选择泉州这类房企远多于选择漳州和龙岩。
对此,业界曾经有这么一个有趣的解释,在厦门国有房企中,有众多高管来自漳州,因此在情感上更倾向于漳州拿地,而对于民营房企和大型房企来说,落地开发一切从企业需要出发,有合适的地块,就会向周边城市出手。但在整体需求和潜力上,泉州确实比漳州龙岩更有机会。以2013年的三个城市的楼市表现为例,据三地住建部门发布的数据,2013年泉州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923.6万平,而漳州全市为487.97万平,龙岩中心城区的为147万平(全市销售量预计200万平左右),泉州商品房交易量超过漳龙两市交易量总和还多。
目前泉、漳两地政府对于大型开发企业的引进一直是不遗余力,用高性价比地块吸引实力型企业进驻一直是通行的做法。泉州江南片区成为了厦门头号国企开发的主阵地(原漳州碧湖片区758亩原定建发与漳州城投联合开发,后计划搁浅,建发仅拿下其中1幅地块,总建13.2万平),而随后联发集团也对泉州东海抱有浓厚兴趣,两家兄弟公司将成为厦门国有房企中在泉州开发的领头羊。除了世茂、中骏、禹洲、明发、新景地、宝龙等与泉州渊源颇深的企业(企业创立者均为泉州籍企业家)早已在泉州拥有数量众多的项目,更多的房企走入泉州的步伐也将会更加坚定。
泉州国土局副局长吴河安表示,今年土拍出让地块主要以中心市区为主,同时,还提及“众多一线城市都在对泉州地块进行考察,会加大力度引进更多实力开发商,而今年除了中航、世茂、中骏、万达、泰禾、星浩资本等实力型企业在泉州有所斩获外,是目前中心市区仍有超过10余幅优质拟出让地块尚未进入招拍挂程序,还会有哪些企业会走进泉州,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