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马銮湾三次出现海沧区“地王”。这意味着,厦门从2007年开始推进的湾居势头,在经历了五缘湾、杏林湾的成功和环东海域的起步之后,将一路向西,蔓延到马銮湾。
深藏闺中的风水宝地
在过去10年海沧的发展历程中,马銮湾片区是一块被暂时遗忘了的宝地。
10年中,海沧生活区和滨海新城片区迎来了最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在2009-2013年间,海沧滨海新城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建造,已经呈现出一个岛外城市中心的蓬勃气息。
但马銮湾却不然。马銮湾片区处厦门西海岸中部,是厦门最后一个待开发的海湾,融合了山、海、湾、湿地、温泉等丰富的自然景观,依山傍海,风水宝地气质尽显。然而就是这样一块宝地, 却在过去的10余年里,周边只有零星的个别楼盘、医院、学校、一些工业产业和普通沿街商业等配套,发展态势不及滨海新城。
这使马銮湾犹如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却暂时被搁置在一边,直到去年。
去年8月27日,泰禾集团以40.52亿元拿下位于马銮湾的H2013P04地块,使之成为海沧新地王,当时楼面价达10834元/平方米。
在3个半月后的12月5日土地拍卖会上,马銮湾片区再出动作,放出H2013P07和H2013P08两幅地块。在20多家房企“混战”半个多小时后,海投房产终于以14306元/平方米与1431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拿下这两幅地块,一小时内连续两次刷新海沧单价地王纪录。
至此,这个位于厦门岛西部的最后湾区,让厦门版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序幕。
顶级规划开启马銮湾元年
不过,随着老城区和滨海新城在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上的逐渐饱和,马銮湾在2014年将成为海沧区乃至厦门地区的“黑马”版块的事实,不容置疑。
去年下半年开始,海沧区政府便已表现出将建设重点转移至马銮湾片区的政策倾向。除了接连出让三幅大面积的商住地块外,海沧还提出“两湾两城倚两山”的双城结构发展格局;而马銮湾便是“两湾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銮湾新城拥有‘U’型海湾区的地形,这样的地形,打造成人居环境,国内少有。”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曾在采访中这样表示。
另一方面,为最大限度将这块白纸一般的美地做到最极致,海沧区政府怀揣着将马銮湾打造成为“中国最美城区”的决心,将全球顶级规划大师、轨道交通引导土地开发TOD模式的创始人、新城市主义的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作为马銮湾新城的规划操刀人。在本月,卡尔索普本人已经来到厦门,就马銮湾规划初稿与海沧区政府、集美区政府进行深入探讨。
受益于海沧区政府的重视,以及规划大师的后天妙手,马銮湾从规划之日起,便含着“金钥匙”出生。
高端配套成就豪宅湾区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曾表示,马銮湾将建设一个顶级的生活居住区,成为厦门最好的、最具有吸引力、最适合居住的地区。
纵观多种因素,马銮湾确实具备成为高尚生活居住区、而且是第一居所的潜质。这种优越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岛内的临海社区和某些豪宅湾区。
马銮湾依山面海,具备古今中外一致认可的宜居条件,也是厦门最后一个未开发的湾区。从全球范围来看,高档住宅居住区大多位于湾区,尤其是傍山湾区———这种地形开阔明朗、景色优美的地形相比于闹市区和中心区的豪宅,更具有一定私密性,以此闻名世界的长岛、浅水湾、迈阿密等地,均是豪宅聚集区。可以说,马銮湾在打造高尚住宅方面,具备极良好的先天条件。
另一方面,厦门市规划局海沧分局用地科科长褚丹霞曾表示,在规划时,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公共设施用地都已留出。同时,马銮湾新城也将引入公共自行车系统,全面构建“轨道、公交、自行车、步行”无缝换乘的多元绿色交通模式,融入了“厦门半小时生活圈”。
即使是现在,如果驾车从马銮湾进入厦门岛,也仅需约25分钟的车程。这种近郊与市中心的距离不近不远,正好达到“离尘不离城”的最佳居住生活状态,也是与国外高尚第一居所社区相一致的理念。
正是这诸多的优越条件,使得马銮湾在厦门岛内外众湾区中,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优越性。被定位为高端宜居商住区、抱着成为“中国最美城区”的理念,2014年的马銮湾元年值得期待,而其价值和潜力,则须拭目以待。
(海西地产网 郑序炯辑)